2024年3月,我國航空發動機科研事業的開拓者、奠基人吳大觀同志逝世,黨中央、國務院對于吳大觀同志的逝世表示深切的痛心。
通過媒體報道,鎮黨組織了解了吳大觀同志的生平事跡。吳大觀同志忠黨愛國,為我國航空發動機事業一直奮斗至生命的最后,他一生清正廉潔、心系群眾、奉獻社會,是所有共產黨員學習的楷模。在學習中,記憶深刻的一件事是,吳老的外孫女對吳老的一個總結是“上善若水”,引用老子的話“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聯系吳大觀同志的一生,“上善若水”確實是他一生的寫照。
吳大觀同志在求學期間,眼見無數國人慘死在日寇飛機轟炸下,毅然由機械系改報航空系。在學成歸國后,吳大觀同志先是在國民黨建的舊中國第一個航空發動機廠工作;當看清國民黨當局的本質后,他決定離開該廠,但這并不代表他就此放棄報效國家的志向。在輾轉中,吳大觀同志接觸了中國共產黨,當他看到聶榮臻元帥和一批共產黨的干部的作風與國民黨和美國軍人的作風完全不同時,吳老似乎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路,他說“他們就是為了群眾,為人民服務。所以,我更加堅定自己永遠要跟著共產黨,堅信只有共產黨能夠把中國帶向繁榮富強和美好的未來,也更加明確了一生盡最大努力為國家和人民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的信念?!睆拇耍瑓谴笥^同志一生就執著于我國航空發動機的自主研制事業。吳大觀同志這位優秀的中國共產黨員一生在世93年,卻有68年的時間與我國航空事業相伴;甚至在經受文革迫害、生命垂危之際,他仍然堅持工作。吳老說過“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看不到我國自行研制的發動機,死不瞑目”,不愧是“中國航空發動機之父”。這是什么力量在支持著他!我不禁發出這樣一個疑問!我想,是一種敬業精神、一種憂國憂民的情懷、更是出于對黨和國家的忠誠這樣一種力量在支持著他,而這種對黨和國家的忠誠也是一種信仰。
在全心工作的同時,吳大觀同志也不忘交黨費,他連續46年多交黨費,臨終前又將10萬無積蓄作為黨費一次性交給黨。我相信很多人會不理解,對此,吳老日記里有明確的解釋,吳老說自己過習慣了窮日子,“現在過得清貧一點,但內心挺舒服、挺高興”;他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要響應黨的號召,節約、節省”,“我們國家還不富?!?,作為一名中國人,“你就要分擔中國社會的責任”。吳老不忘黨和國家,也時刻記著他深愛的人民:他哪怕自己省吃儉用也要去救濟生活困難的職工,先后為“希望工程”等捐款近10萬元。這是多么博大豁達的胸懷??!
吳大觀同志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人生態度,活到老、奉獻到老的政治情操,值得我們每一個黨員同志認真學習。作為基層黨組織,鎮黨組織積極響應黨中央、省委和市委等有關部門的號召,認真學習吳大觀同志的生平事跡,并結合以往工作實際,對廣大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第一、嚴把黨員發展關、黨員轉正關。對于黨員發展工作,要做到實事求是,務必熟知發展對象的情況,對其政治品質、思想道德、工作作風、生活態度進行嚴格審查,爭取最大限度聽取群眾意見,并根據需要對其進行教育幫助。在開展預備黨員轉正工作中,務必做到對考查對象進行定期檢查考核。
第二、狠抓黨員隊伍建設。響應中央對于黨員建設的政策方針,目前主要是以學習黨員典型為切點,在全鎮各級黨組織中開展學習吳大觀同志的活動,組織召開座談會,并在各支部中尋找典型進行宣傳教育;同時繼續深入開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活動,并把此項活動開展到鄉村去,真正做到深入基層。尤其是黨員干部建設,要求各有關同志認真對照吳大觀同志,反省自身在思想上、工作上、學習上、生活作風上、人生態度上存在的不足,不斷完善自我。
第三、加強組織建設、提升團隊質量。要加強組織作風建設,使基層黨組織在全體群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讓群眾感到黨的優良作風。(**鎮組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