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

詞語解釋
京都[ jīng dū ]
⒈ ?國都。京師。
例有京都聲?!啤ぐ拙右住杜眯?并序)》
英the capital of a country;
⒉ ?始稱于司馬晉時,因景王(司馬師)諱師,故稱京師為京都;或指日本故都,又稱西京,在本州島西南。
引證解釋
⒈ ?京師;國都。
引《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著絶世於皇極,顯禍敗及京都?!?br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序:“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br />鄭觀應(yīng) 《盛世危言·稅則》:“京都特設(shè)總稅務(wù)司?!?br />楊朔 《萬丈高樓平地起》:“山東半島 和 遼東半島 遙遙對峙,形成 渤海 海峽,正是兵書上所說的咽喉地帶,無怪乎都稱這兒是京都的門戶。”
按, 魏 晉 時,因避 司馬師 誄,京師均改稱“京都”。 晉 左思 《詠史》詩之一:“邊城若鳴鏑,羽檄飛京都?!?br />清 錢大昕 《廿二史考異·三國志一》:“‘ 黃初 元年,京都有事於太廟?!?晉 史臣避 景帝(司馬師 )諱,稱京師為京都?!?/span>
國語辭典
京都[ jīng dū ]
⒈ ?京城、國都。
引《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傳》:「著絕世于皇極,顯禍敗京都?!?br />《三國志·卷二·魏書·文帝紀(jì)》:「六月甲戍,任城王薨于京都?!?/span>
近都門 京華 京城 京師
⒉ ?地名。( kyoto)?位在日本本州島西南,三面環(huán)山,形勢壯麗。自桓武天皇以來,至明治二年,共千余年均定都于此,存有甚多的文物古跡,為日本重要文化中心和佛教 中心。
英語Kyoto, Japan, capital (of a country)?
德語Kyōto, Kyoto (Stadt in Japan)? (Eig, Geo)?
法語capitale d'un pays, Kyoto
相關(guān)成語
- quán lì權(quán)力
- dà dǎ nòng大打弄
- yí gū遺孤
- zhēn mù貞木
- yán shēn cùn言身寸
- zhī mìng zhī nián知命之年
- màn jié zòu慢節(jié)奏
- bìng yòng并用
- yì gōng義工
- guāng róng光榮
- bān jí班級
- guó huì國會
- huó mìng活命
- tǐ tài體態(tài)
- què dìng確定
- fù zhū dōng liú付諸東流
- gǎn dàng感蕩
- kàng gān rǎo抗干擾
- pó niáng婆娘
- chuán jiàn船艦
- qiān dìng簽訂
- gòu jiàn構(gòu)建
- zhì gàn質(zhì)干
- qín huò擒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