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宵自遣譯文及注釋
譯文
身處景物美好的地方,能使人忘卻紛擾的凡塵俗事;身心悠閑時,便會記掛起四季的美好景物。
晴朗的夜空中,風(fēng)兒吹過竹林;深夜時分,清朗的月光映照在花兒上。
山泉在亂石中流淌,聲音幽咽。小路斜斜,上面布滿了苔蘚。
我無比暢快地寄情于琴韻酒興,忘記了自己身處深山人家。
注釋
勝:風(fēng)景優(yōu)美。遺:忘也。塵事:世俗交際之事。
歲華:年華,亦指美好景物。
當(dāng):對,映照。
任:任憑。
陶然:舒暢快樂的樣子。恃:倚賴。
春宵自遣創(chuàng)作背景
唐武宗會昌四年(844年),詩人閑居永樂縣(今山西芮城),寫下這首詩以遣懷。
參考資料:
1、(唐)李商隱著.李商隱集 (第二版):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01月第2版:第80-81頁
春宵自遣鑒賞
首聯(lián)“遺”字極佳,與詩題“自遣”相互呼應(yīng),與下文中的“念”字形成掎角之勢,暗寓詩人面對春秋代序,生發(fā)出遲暮之感的喟嘆。
頷聯(lián)與頸聯(lián)主要描寫春日的寧靜之美。神秘的夜幕下,萬籟俱寂的大自然寧靜卻不死寂,它有泉聲、風(fēng)聲,亦有月光的流動,它與白日一樣蘊(yùn)含著無限的生機(jī)。“任”字有氣韻,一寫聽任自然之妙,二寫詩人的蕭散和閑適。
尾聯(lián)陶然幽居“恃琴酒”,可以暫時忘卻紅塵俗事。“忘卻在山家”,表面上看,詩人擺脫了世事紛亂,從而內(nèi)心從容、恬靜、舒適、安詳。
這首詩層次分明,圍繞詩題層層展開。詩中雖處處見隱者風(fēng)貌,然詩題中“自遣”二字卻暴露出詩人并非甘心情愿地置身紅塵之外,景物的幽靜更彰顯心境的蒼涼。竹影風(fēng)聲,月夜花香,幽泉潺潺,徑斜苔荒,在幽境與琴酒間頗有悠然自得之趣。但因“地勝”而暫忘“塵事”,因“琴酒”而“陶然”山家,這種“自遣”是所謂舉杯澆愁,并非真能超然物外。
李商隱簡介
唐代·李商隱的簡介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nèi)(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xué)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fēng)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gòu)思新奇,風(fēng)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yōu)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dú)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xiāng)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 ? 李商隱的詩(491篇) 〕猜你喜歡
題李衛(wèi)公待渡圖
太原公子方隸軍,藥師卻渡黃河津。津頭蕭蕭風(fēng)雪暮,亦是尋常行路人。
驚龍怒虎易形似,難畫英雄當(dāng)此際。常山太華隱欲動,千尺光芒垂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