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山銘
太和山銘。明代。區(qū)大相。 穹窿太和,上參冥莫。近接嵩華,遠拔衡霍。明后有作,是稱靈岳。上帝攸居,天柱是度。赫赫成后,玄戈再援。神之相之,用武以斷。穆穆肅皇,中興江漢。神之啟之,守文以纘。巍巍天柱,前俯璚臺。層城萬仞,上應中臺。地軸盤結,云漢昭回。靈蹤久閟,真路乍開。爰飾云構,造于中天。冠峰被麓,舄奕墟躔。丹碧霞煥,棟宇星懸。勢侔太一,巧極望仙。神之所妥,鉤陳營衛(wèi)。鞭風駕霆,出入云際。神之所臨,徵靈表異。康國阜民,克顯于世。玄圃之巒,仁后所履。丹丘之屺,仙靈所倚。咸障大荒,曷窺元始。追茂至道,孰踰斯美。惟茲崇報,前掩禪封。在帝左右,罔或不共。四氣順序,萬方景從。昭佑我明,受福無窮。
[明代]:區(qū)大相
穹窿太和,上參冥莫。近接嵩華,遠拔衡霍。明后有作,是稱靈岳。
上帝攸居,天柱是度。赫赫成后,玄戈再援。神之相之,用武以斷。
穆穆肅皇,中興江漢。神之啟之,守文以纘。巍巍天柱,前俯璚臺。
層城萬仞,上應中臺。地軸盤結,云漢昭回。靈蹤久閟,真路乍開。
爰飾云構,造于中天。冠峰被麓,舄奕墟躔。丹碧霞煥,棟宇星懸。
勢侔太一,巧極望仙。神之所妥,鉤陳營衛(wèi)。鞭風駕霆,出入云際。
神之所臨,徵靈表異。康國阜民,克顯于世。玄圃之巒,仁后所履。
丹丘之屺,仙靈所倚。咸障大荒,曷窺元始。追茂至道,孰踰斯美。
惟茲崇報,前掩禪封。在帝左右,罔或不共。四氣順序,萬方景從。
昭佑我明,受福無窮。
穹窿太和,上參冥莫。近接嵩華,遠拔衡霍。明後有作,是稱靈嶽。
上帝攸居,天柱是度。赫赫成後,玄戈再援。神之相之,用武以斷。
穆穆肅皇,中興江漢。神之啟之,守文以纘。巍巍天柱,前俯璚臺。
層城萬仞,上應中臺。地軸盤結,雲(yún)漢昭回。靈蹤久閟,真路乍開。
爰飾雲(yún)構,造于中天。冠峰被麓,舄奕墟躔。丹碧霞煥,棟宇星懸。
勢侔太一,巧極望仙。神之所妥,鈎陳營衛(wèi)。鞭風駕霆,出入雲(yún)際。
神之所臨,徵靈表異。康國阜民,克顯于世。玄圃之巒,仁後所履。
丹丘之屺,仙靈所倚。鹹障大荒,曷窺元始。追茂至道,孰踰斯美。
惟茲崇報,前掩禪封。在帝左右,罔或不共。四氣順序,萬方景從。
昭佑我明,受福無窮。
唐代·區(qū)大相的簡介
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qū)益子。善為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歷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后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后調南太仆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于格律,為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 區(qū)大相的詩(1000篇) 〕
:
常國武
蒼蒼蟠虬龍,亭亭張華蓋。空谷生虛風,清泠發(fā)天籟。
遠囂人不知,寂寞塵境外。瞻彼迎客松,搔首弄姿態(tài)。
蒼蒼蟠虬龍,亭亭張華蓋。空谷生虛風,清泠發(fā)天籟。
遠囂人不知,寂寞塵境外。瞻彼迎客松,搔首弄姿態(tài)。
唐代:
魏徵
受降臨軹道,爭長趣鴻門。驅傳渭橋上,觀兵細柳屯。
夜宴經(jīng)柏谷,朝游出杜原。終藉叔孫禮,方知皇帝尊。
受降臨軹道,爭長趣鴻門。驅傳渭橋上,觀兵細柳屯。
夜宴經(jīng)柏谷,朝遊出杜原。終藉叔孫禮,方知皇帝尊。
明代:
顧璘
西園虛閣對高林,閉戶焚香養(yǎng)道心。勝地幾年頻悵望,歸帆千里一開襟。
云深獨鶴蕭蕭舞,海近寒龍細細吟。明月倚闌無限興,莫因人世嘆浮沉。
西園虛閣對高林,閉戶焚香養(yǎng)道心。勝地幾年頻悵望,歸帆千裡一開襟。
雲(yún)深獨鶴蕭蕭舞,海近寒龍細細吟。明月倚闌無限興,莫因人世歎浮沉。
:
何絳
何處風光最可憐,四鄰凋謝變桑田。重牽匹馬吟紅葉,可惜雪花鋪白氈。
壇上古松疑度世,渡頭芳草憶前年。幽居寂寞無人入,落日深山哭杜鵑。
何處風光最可憐,四鄰凋謝變桑田。重牽匹馬吟紅葉,可惜雪花鋪白氈。
壇上古松疑度世,渡頭芳草憶前年。幽居寂寞無人入,落日深山哭杜鵑。
清代:
吳重憙
誰釀跳梁,使弱息、都罹浩劫。早已分、死人香里,長埋枯骨。
白刃截開兒女淚,紅閨濺盡英雄血。痛女貞、一木本難支,甘摧折。
誰釀跳梁,使弱息、都罹浩劫。早已分、死人香裡,長埋枯骨。
白刃截開兒女淚,紅閨濺盡英雄血。痛女貞、一木本難支,甘摧折。
明代:
鄭廷鵠
窈窕見深谷,山門郁穹窿。高臺何崔嵬,翠壁增長松。
攀蘿一登眺,新享報成功。嗟余始行役,夙心寄雕龍。
窈窕見深谷,山門郁穹窿。高臺何崔嵬,翠壁增長松。
攀蘿一登眺,新享報成功。嗟餘始行役,夙心寄雕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