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峒
部首山部 總筆畫(huà)9畫(huà) 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MMGK 五行土 統(tǒng)一碼5CD2
筆順丨フ丨丨フ一丨フ一
名稱豎、豎折/豎彎、豎、豎、橫折鉤、橫、豎、橫折、橫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峒
⒈ ?〔崆峒〕見(jiàn)“崆”。
其他字義
峒
⒈ ?〔峒室〕礦井下專為安裝各種機(jī)械設(shè)備或存放材料、礦石和供其他輔助作業(yè)的巷道。
⒉ ?山洞,石洞。
異體字
- 峝
造字法
形聲:從山、同聲
English
mountain in Gansu province
※ 峒的意思、基本解釋,峒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yè)必備工具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 峒
〈名〉
(1) 山洞(多用于地名) [cave]。如:峒室(礦井巷道)
(2) 舊時(shí)對(duì)南方少數(shù)民族的泛稱 [southern minority nationality]。如:苗族的苗峒、侗族的十峒、壯族的黃峒等。后來(lái)逐漸演變成今侗族。如:峒丁(峒人;峒兵);峒戶(峒人人家)
(3) 另見(jiàn)
基本詞義
◎ 峒
(1) ——見(jiàn)“崆峒”(
):山名,在甘肅。又島名,在山東(2) 另見(jiàn)
康熙字典
峒【寅集中】【山部】 康熙筆畫(huà):9畫(huà),部外筆畫(huà):6畫(huà)
《廣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huì)》徒東切,音同。崆峒,山名。本作空桐。《爾雅·釋地》北戴斗極爲(wèi)空桐。《註》戴猶値也。一作空同。《莊子·司馬彪註》空同,當(dāng)北斗下山也。《前漢·武帝紀(jì)》踰隴登空同,今作崆峒。《唐書(shū)·地理志》崆峒在岷州溢洛縣。《史記註》在隴右。《雍州錄》在原州高平縣,卽筓頭山,涇水發(fā)源,今平?jīng)龈鳎瑓u崆峒山。有廣成子宮。
又《廣韻》《集韻》《韻會(huì)》《正韻》徒弄切,音洞。山一穴也。一曰嵾嵳不齊也。
又《五音集韻》在孔切,音董。山穴。通作洞。
又葉徒黃切,音唐。《道藏歌》綠蓋協(xié)晨霞,靑軿擲空峒。右揖東林帝,上朝太虛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