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謀而同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謀:商量。事先沒有商量,言行都保持一致。
出處唐 韓愈《請上尊號表》:“考其所陳,中于義理,天人合愿,不謀而同。”
例子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一節:“或訓鬢發,或訓頭飾,干寶更以為馬髴,與我所想象的,正不謀而同。”
基礎信息
拼音bù móu ér tóng
注音ㄅㄨˋ ㄇㄡˊ ㄦˊ ㄊㄨㄥˊ
繁體不謀而同
感情不謀而同是中性詞。
用法緊縮式;作謂語、定語;形容想法、行動一致。
近義詞不謀而合
反義詞眾說紛紜
英語fit without prior consultation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半途而廢(意思解釋)
- 用心竭力(意思解釋)
- 翩翩起舞(意思解釋)
- 論黃數白(意思解釋)
- 余波未平(意思解釋)
- 天之驕子(意思解釋)
- 膽寒發豎(意思解釋)
- 舉善薦賢(意思解釋)
- 珠宮貝闕(意思解釋)
- 目不忍見(意思解釋)
- 薄暮冥冥(意思解釋)
- 汗牛充棟(意思解釋)
- 唯物主義(意思解釋)
- 姹紫嫣紅(意思解釋)
- 角巾素服(意思解釋)
- 離弦走板(意思解釋)
- 救經引足(意思解釋)
- 乳臭未干(意思解釋)
- 連珠炮(意思解釋)
- 罪上加罪(意思解釋)
- 沖鋒陷陣(意思解釋)
-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意思解釋)
- 一鼓作氣(意思解釋)
- 東施效顰(意思解釋)
- 受益匪淺(意思解釋)
- 橫七豎八(意思解釋)
- 安身立命(意思解釋)
- 從天而降(意思解釋)
※ 不謀而同的意思解釋、不謀而同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燈蛾撲火 | 比喻自己找死。 |
用心竭力 | 用盡心計和力量。 |
趁火打劫 | 趁:利用;乘機;劫:搶劫。趁人家失火的時候去搶人家的東西。比喻趁別人處在危難時刻從中撈一把或趁機害人。也作“乘火打劫”。 |
形影相顧 | 形:形體;影:身影。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問。形容無依無靠,非常孤單。 |
長命富貴 | 既長壽又富裕顯貴。 |
名重一時 | 一時期內名聲很大,受到廣泛重視。亦作“名震一時”、“名得當時”、“名噪一時”、“名傾一時”。 |
十全大補 | 藥名。含有十種名貴的滋補藥物。比喻某項方案或方法對事情有巨大補益。 |
萬無一失 | 指絕對不會出差錯。萬:形容很多;失:差錯。 |
惹事生非 | 招惹是非,引起爭端。 |
閉關自守 | 守:防守。封閉關口;并加以防守;不跟外界往來。也比喻因循守舊;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響。 |
危急關頭 | 不可預見的緊急關頭或困境,要求立即采取行動以避免造成災難。 |
飽食暖衣 | 吃的飽;穿的暖;生活富足;無憂無慮。 |
生公說法 | 生公:晉末高僧竺道生,世稱生公。竺道生解說佛法,能使頑石點頭。比喻精通者親自來講解,必能透徹說理而使人感化。 |
心曠神怡 | 心境開闊;精神愉快。曠:空闊;怡:愉快。 |
道山學海 | 道、學:學問。學識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學識淵博。 |
龍爭虎斗 | 龍與虎之間的爭斗。形容斗爭或競賽十分激烈緊張。 |
畫地為牢,議不入 | 議:議論。在地上畫個圓圈當作牢獄,人們議論著不敢進入。形容獄吏的兇殘暴虐。 |
流里流氣 | 舉止輕浮,品行不端。 |
手不釋書 | 猶手不釋卷。 |
凡夫俗子 | 泛指平庸的人。 |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 將:統率,指揮。比喻越多越好。 |
歐風美雨 | 比喻來自歐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襲。 |
窮愁潦倒 | 窮愁:窮困愁傷。潦倒:頹喪,失意。形容貧寒困窘,愁苦失意的樣子。亦作“羈愁潦倒”、“潦倒窮愁”。 |
河山之德 | 《詩·墉風·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陸德明釋文:“《韓詩》云:德之美貌”。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淵然而深,皆以狀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婦人德容之美。 |
爭分奪秒 | 不放過一分一秒;形容對時間抓得很緊。也作“分秒必爭”。 |
慢條斯理 | 形容說話做事動作緩慢;不慌不忙。 |
朝升暮合 | 零碎賣米。形容生活困難。 |
神不知鬼不覺 | 指形跡隱秘,不為人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