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珠市餅的成語故事

拼音bǎo zhū shì bǐng
基本解釋拿珍珠換餅。比喻杜絕貪心。
出處唐 皇甫瑞《原化記 賀知章》:“賀知章嘗謁賣藥王老,問黃白術(shù),持一大珠遺之。老人得珠,即令易餅與賀食。賀心念寶珠何以市餅,老叟乃曰:‘慳吝未除,術(shù)何由成?’”
寶珠市餅的典故
唐朝時期,賀知章曾經(jīng)去拜謁一個賣藥王老,向他求教黃白術(shù)(煉丹的法術(shù)),特地送上一顆很大的寶珠作見面禮。賣藥王老得到寶珠就叫人把寶珠賣掉換回面餅給賀知章吃。賀知章覺得可惜,賣藥王老回答道:“慳吝未除,術(shù)何由成?”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寶珠市餅)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敬業(yè)樂群 | 西漢 戴圣《禮記 學(xué)記》:“一年視離經(jīng)辨志,三年視敬業(yè)樂群。” |
八荒之外 | 戰(zhàn)國 鄭 列御寇《列子 仲尼》:“雖遠(yuǎn)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nèi),來干我者,我必知之。” |
不僧不俗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張廷秀逃生救父》:“倘一時沒眼色,配著個不僧不俗如醉如癡蠢物,豈不誤了終身?” |
銷聲匿跡 | 宋 孫光憲《北夢瑣言》第11卷:“然畏穎川知之,遂旅游資中郡,銷聲斂跡,惟恐人知。” |
學(xué)而時習(xí)之 | 《論語·學(xué)而》:“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 |
肝膽欲碎 | |
膽寒發(fā)豎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惡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聞?wù)呙也荒懞l(fā)豎,永為子孫之戒。” |
三人行,必有我?guī)?/a>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td> |
臨危受命 | 三國 蜀 諸葛亮《前出師表》:“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
慌里慌張 | 老舍《假若我有那么一箱子畫》:“因為伯龍就是那么個一天到晚慌里慌張的人,這個腳朝天的圖章正好印上了他的人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