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頭出火的成語故事

拼音bí tóu chū huǒ
基本解釋形容意氣風(fēng)發(fā);情緒激昂。
出處《南史 曹景宗傳》:“我昔在鄉(xiāng)里,騎快馬如龍,與年少輩數(shù)十騎,拓弓弦作礔礪聲,箭如餓鴟叫,平澤中逐獐,數(shù)肋射之,渴飲其血,饑食其脯,甜如甘露漿,覺耳后生風(fēng),鼻頭出火,此樂使人忘死。”
鼻頭出火的典故
南北朝時期,曹景宗曾經(jīng)對手下說他年少時在鄉(xiāng)村里時與幾十個年輕的朋友騎著矯健的快馬獵獐的故事,當(dāng)時年輕氣盛,把弓拉得發(fā)響,跑到平原上去競射獐,渴了就喝獐子的血,十分甘甜,喝后覺得耳后生風(fēng),鼻頭出火,十分快活。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鼻頭出火)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 呂振羽《簡明中國通史》第九章:“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地主階級,品質(zhì)卻是最惡劣的。” |
不二法門 | 《維摩詰經(jīng) 入不二法門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 |
裾馬襟牛 | 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 |
綽有余裕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下》:“我無官守,我無言責(zé)也,則吾進退豈不綽綽然有余裕哉?” |
物腐蟲生 | 宋 蘇軾《范增論》:“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讒入之。” |
窮鄉(xiāng)僻壤 | 宋 曾鞏《敘盜》:“窮鄉(xiāng)僻壤、大川長谷之間,自中家以上,日暮持錢,無告糴之所。” |
口快心直 | 清 曹雪芹《紅樓夢》:“云姑娘,你如今長大了,越發(fā)心直嘴快了。” |
餓虎吞羊 | 《清平山堂話本 五戒禪師私紅蓮記》:“一個初侵女色,由如餓虎吞羊。” |
十全大補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85回:“只見一個醫(yī)生在那里和他診脈,開了脈案,定了一個十全大補湯加減,便去了。” |
大失所望 | 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記》:“秦人大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