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惡殊方的成語故事

拼音hào wù shū fāng
基本解釋好惡:喜好和討厭;殊方:不同的趨向。指人的旨趣不同,愛憎有異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異文志》:“時君世主,好惡殊方。”
暫未找到成語好惡殊方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好惡殊方)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書通二酉 | 語出《太平御覽》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相傳秦人于此而學,因留之。” |
烽火連年 | 元·戴良《九靈山房集·二四·登大牢山》:“那堪回首東南地,烽火連年警報聞?!?/td> |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西漢·戴圣《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td> |
痛定思痛 | 唐 韓愈《與李翱書》:“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當痛之時,不知何能自處也?!?/td> |
翩翩起舞 | 唐 李白《高句驪》:“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td> |
費盡心機 | 宋 戴復古《石屏集 論詩絕句》:“有時勿得驚人句,費盡心機做不成?!?/td> |
棟梁之材 | 南朝 梁 劉義慶《世說新語 賞譽》:“庾子嵩目和嶠,森森如千丈松,雖磊砢有節目,施之大廈,有棟梁之用?!?/td> |
殺雞取卵 | 希臘《伊索語言 生金蛋的雞》:一個蠢人想殺了雞從雞肚子里取出金塊,從而一下子發大財,結果卻一無所得 |
仁義道德 | 唐·韓愈《原道》:“后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 |
苦口之藥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孫奮傳》:“夫良藥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達者能受之?!?/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