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弦易轍的成語故事

拼音gǎi xián yì zhé
基本解釋易:更換;轍;車輪壓過的痕跡。琴換了弦;車子換了路。比喻改變不適宜的或錯誤的方法或態度等。
出處宋 王楙《野客叢書 張杜皆有后》:“使其子孫改弦易轍,務從寬厚,亦足以蓋其父之愆。”
改弦易轍的典故
西漢時期,酷吏張湯在擔任御史期間,處理案件中每次株連處死很多人,最后自己因為個案被逼自殺。張湯的兒子張安世為人忠厚,謹慎用刑,得到漢武帝、昭帝、宣帝的重用。宋代王楙評價張安世像樂器換弦車改道一樣救了他們家。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改弦易轍)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本正經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鬧別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經地對先生說:‘我這個破題做的很恰切,沒有做錯。’” |
暈頭轉向 |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巧珠奶奶聽得暈頭轉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兒子居然變了,而且變得這么快!” |
香銷玉沉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玉盆記》:“他怨悠悠香銷玉沉,亂紛紛碎滴珠囊逬,我難主憑蕭蕭兩鬢星。” |
頓挫抑揚 | 宋 魏慶之《詩人玉屑 靖節 休齋論〈歸去來辭〉》:“陶淵明罷彭澤令,賦《歸去來》,而自命曰辭。迨今人歌之,頓挫抑揚,自協聲律,蓋其詞高甚。” |
叫化子 | 清·劉鶚《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四回:“管他有衣服沒衣服,比要飯的叫化子總強點,就算那間廚房旁邊的小房子,也怪暖和的,沒有什么不可以的。” |
驚心動魄 | 南朝 梁 鐘嶸《詩品》上卷:“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
敗俗傷風 | 參見“敗俗傷化”。 |
牛郎織女 | 《群音類選 南西廂記》:“你影只形單,羞睹牛郎織女星。” |
禮壞樂缺 | 《梁書·徐勉傳》:“禮壞樂缺,故國異家殊,實宜以時修定,以為永準。” |
子繼父業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使子繼父業,弟承家祀,有何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