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能補拙的成語故事

拼音qín néng bǔ zhuō
基本解釋勤:勤奮;拙:愚笨。勤勉地干;就能夠補償笨拙所造成的不足。
出處宋 邵雍《弄筆吟》:“弄假像真終是假,將勤補拙總輸勤。”
勤能補拙的典故
公元825年,唐敬宗將杭州刺史白居易調任蘇州刺史,蘇州是唐東南地區最大的州,地方事務繁雜。白居易上任謝絕所有的宴請,一心處理政務,很快就熟悉當地的情況,整頓吏治,贏得老百姓的好評。他認為自己生來笨拙只有靠勤奮來彌補。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勤能補拙)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樂道安命 | 南朝·宋·鮑照《園葵賦》:“蕩然任心,樂道安命。” |
一軌同風 | 《晉書 苻堅載記上》:“一軌九州,同風天下。” |
默不做聲 | 瑪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劉峰默不做聲,順著梯子下了幾階,又回身關好柜底板。” |
秋水伊人 | 《詩經 秦風 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
想望豐采 | 《明史·馮琦傳》:“數陳讜論,中外想望豐采,帝亦深眷倚。” |
以權謀私 | 鄧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紀律才能團結起來》:“有的黨政機關設了許多公司,把國家撥的經費拿去做生意,以權謀私,化公為私。” |
玩世不恭 | 明 李開先《雪蓑道人傳》:“醉后高歌起舞,更有風韻,只是玩世不恭,人難親近耳。” |
不三不四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五卷:“可見元宵之夜,趁著喧鬧叢中干那不三不四勾當的,不一而足。” |
百無一是 | 宋·袁采《袁氏世范》:“至于百無一是,且朝夕以此相臨,極為難處。” |
安眉帶眼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8回:“你也是安眉帶眼的人,直須要我開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