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之又損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形容極為謙虛。
出處《莊子 知北游》:“故曰為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之,以至于無為。”
例子真理雖然頓達,此情難以卒除。須長覺察,損之又損,如風頓止,波浪漸停。(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二)
基礎信息
拼音sǔn zhī yòu sǔn
注音ㄙㄨㄣˇ ㄓ 一ㄡˋ ㄙㄨㄣˇ
繁體損之又損
感情損之又損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十分謙虛。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學貫中西(意思解釋)
- 綠林大盜(意思解釋)
- 學以致用(意思解釋)
- 一塌糊涂(意思解釋)
- 以權謀私(意思解釋)
- 安于現狀(意思解釋)
- 經緯天下(意思解釋)
- 古色古香(意思解釋)
- 主明臣直(意思解釋)
- 夷為平地(意思解釋)
- 纏綿悱惻(意思解釋)
- 懸石程書(意思解釋)
- 不能自拔(意思解釋)
- 風急浪高(意思解釋)
- 美人遲暮(意思解釋)
- 安閑自得(意思解釋)
- 起死回生(意思解釋)
- 生知安行(意思解釋)
- 雷大雨小(意思解釋)
- 意料之外(意思解釋)
- 天作之合(意思解釋)
- 字斟句酌(意思解釋)
- 寥寥無幾(意思解釋)
- 困獸猶斗(意思解釋)
- 舉目無親(意思解釋)
- 空手套白狼(意思解釋)
- 爭分奪秒(意思解釋)
- 拆東墻補西墻(意思解釋)
※ 損之又損的意思解釋、損之又損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麻痹大意 | 麻痹:一種病態;身體某部分肢體失去知覺。比喻對事物現象不經心;失去警覺;粗心大意。 |
經幫緯國 | 經、緯:本指絲織物的縱線和橫線,引申為治理、規劃;邦:國家。指治理國家。 |
想望豐采 | 見“想望風采”。 |
意氣風發 | 意氣:意志和氣概;風發:形容俊偉豪邁。形容氣概豪邁;精神振奮。 |
玩世不恭 | 舊指因對現實不滿而采取的一種不嚴肅不認真的生活態度。玩世:用消極、游戲的態度對待生活;不恭:不嚴肅。 |
喟然長嘆 | 喟然:嘆氣的樣子。因感慨而深深地嘆氣。 |
功成名就 | 功:功業。就:達到。功績取得了,名聲也有了。 |
薄暮冥冥 | 薄暮: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冥冥:天地昏暗。傍晚時天色昏暗。 |
以弱制強 | 以:用,靠。弱:弱小。制:制服。靠著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強大的力量。亦作“以弱斃強”。 |
花拳繡腿 | 比喻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實際上并無用處的工作。 |
燕雀安知鴻鵠志 | 鴻鵠:天鵝。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遠大者的抱負。 |
刀耕火種 | 指把草木燒成灰當作肥料;就地挖坑播下種子。指原始的農業耕作技術。也作“火耨刀耕”。 |
峨峨洋洋 | 本用以形容音樂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歡樂之態。語本《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流里流氣 | 舉止輕浮,品行不端。 |
一鼓作氣 | 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士氣。作戰時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戰士的銳氣。比喻趁勁足時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
愛則加諸膝,惡則墜諸淵 | 加諸膝:放在膝蓋上;墜諸淵:推進深淵。指不講原則,感情用事,對別人的愛憎態度,全憑自己的好惡來決定。 |
安閑自得 | 自得:自己感到舒適。安靜清閑,感到非常舒適。 |
似是而非 | 是:對;正確;非:不對;錯誤。好像是對的;實際上不對。指表面上相似;實際上不一樣。 |
通時合變 | 同“通權達變”。 |
雅俗共賞 | 雅俗:文雅和粗俗。舊時把文化高的人稱“雅人”;把沒文化的人稱“俗人”;賞:欣賞。無論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賞。形容藝術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為各種人所接受。 |
字斟句酌 |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說話、作文章嚴謹慎重。斟酌:考慮;推敲。 |
諸如此類 | 許多像這種類型的。指與上述同類的。諸:一些;許多;如:像。 |
慌不擇路 | 勢急心慌,顧不上選擇道路。 |
竹籃打水一場空 | 比喻費了力沒有效果。 |
主人翁 | 當家作主的人。 |
走過場 | 形容辦事只在形式上過一下,卻不實干。 |
東道主 |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
大勢所趨 | 大勢:總體局勢;趨:向、往。整個局勢發展的趨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