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之鑒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能看出人的品行和才能的眼力。
出處《晉書·賀循傳》:“雅有知人之鑒,拔同郡楊方于卑陋,卒成名于世。”
例子唐·劉肅《大唐新語·知微》:“時稱頡有知人之鑒。”
基礎(chǔ)信息
拼音zhī rén zhī jiàn
注音ㄓ ㄖㄣˊ ㄓ ㄐ一ㄢˋ
繁體知人之鑒
感情知人之鑒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指看人的眼力。
近義詞知人之明、知人之術(shù)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正本溯源(意思解釋)
- 混世魔王(意思解釋)
- 自怨自艾(意思解釋)
- 揮霍無度(意思解釋)
- 舊地重游(意思解釋)
- 繩鋸木斷(意思解釋)
- 百戰(zhàn)百勝(意思解釋)
- 東扶西倒(意思解釋)
- 反面無情(意思解釋)
- 作亂犯上(意思解釋)
- 連珠炮(意思解釋)
- 繪聲繪影(意思解釋)
- 刀耕火種(意思解釋)
- 令人滿意(意思解釋)
- 嘰嘰喳喳(意思解釋)
- 共為唇齒(意思解釋)
- 材雄德茂(意思解釋)
- 知往鑒今(意思解釋)
- 屨及劍及(意思解釋)
- 繁榮富強(意思解釋)
- 無計可施(意思解釋)
- 亡魂失魄(意思解釋)
- 師嚴道尊(意思解釋)
- 倒載干戈(意思解釋)
- 小巫見大巫(意思解釋)
- 勿謂言之不預(yù)(意思解釋)
- 英雄所見略同(意思解釋)
- 心猿意馬(意思解釋)
※ 知人之鑒的意思解釋、知人之鑒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提供。
相關(guān)成語
成語 | 解釋 |
---|---|
識文斷字 | 知曉文字。 |
羅掘一空 | 羅:用網(wǎng)捕鳥;掘:指挖掘老鼠洞找糧食。用盡一切辦法,搜括財物殫盡。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 | 二十四史:清乾隆時刻《史記》等24部史書。比喻情況復(fù)雜,頭緒繁多,不知從哪里說起才好。 |
神出鬼入 | 出:出現(xiàn)。象神鬼那樣出沒無常。形容出沒無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動變化迅速。 |
折臂三公 | 晉代的羊枯,曾墜馬折斷手臂,官至三公。指貴官墮馬。 |
穢德垢行 | 指自污濁其德行以避禍患。 |
指手劃腳 | 用手指;用腳劃。形容說話時用手腳示意;也比喻瞎指揮;亂加評論指責(zé)。 |
陽春白雪 | 陽春;白雪:是戰(zhàn)國時代楚國的藝術(shù)性較高難度較大的歌曲;后來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xué)藝術(shù)。 |
雷霆萬鈞 | 雷霆:暴雷;霹靂;鈞:古代的重量單位;一鈞合15公斤。形容威力極大;不可阻擋。 |
畫地為牢,議不入 | 議:議論。在地上畫個圓圈當(dāng)作牢獄,人們議論著不敢進入。形容獄吏的兇殘暴虐。 |
文治武功 | 政績和戰(zhàn)功。指治理國家和對外用兵都功績顯著。舊時多用為對帝王或重臣的贊譽之詞。 |
白首之心 | 老年時的壯志。 |
恐后爭先 | 指害怕落后,追求上進。 |
有求必應(yīng) | 只要有人請求;就一定答應(yīng)。形容容易答應(yīng)人的請求;好說話。 |
輕重緩急 | 緩:慢;不急。指各種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辦的和可以慢一點辦的。 |
不合時宜 | 時宜:當(dāng)時的需要或時尚。不符合當(dāng)時的形勢或社會潮流。 |
足不出門 | 同“足不出戶”。 |
伸手不見五指 | 形容光線非常暗,看不見四周圍的事物。 |
慌不擇路 | 勢急心慌,顧不上選擇道路。 |
鞭辟入里 | 鞭辟:鞭策,激勵;里:最里層。形容作學(xué)問切實。也形容分析透徹,切中要害。 |
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 鴛鴦:鳥名,比喻夫妻。喬太守審理案件時將錯就錯,亂點鴛鴦,將三對夫妻相互錯配。比喻胡亂指揮。 |
舉目無親 | 舉目:抬頭看。抬頭張望;沒有一個親人。形容人生地疏、孤獨無依。 |
止戈興仁 | 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戰(zhàn)爭,施行仁政。 |
河山之德 | 《詩·墉風(fēng)·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陸德明釋文:“《韓詩》云:德之美貌”。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淵然而深,皆以狀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婦人德容之美。 |
群山四應(yīng) | 應(yīng):應(yīng)和。四面群山紛紛響應(yīng)。比喻一聲號召,人們?nèi)浩痦憫?yīng)。 |
他山之石 | 別的山上的石頭。比喻能幫助自己提高見識改正缺點、錯誤的外力。 |
頭上末下 | 第一次,初次。 |
末大必折 | 謂樹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屬權(quán)重,危及上級。 |